在吳哥窟除了處處是古蹟之外,處處也都是小孩子...
有著深邃五官、皮膚黝黑的小孩跟這些世界文化遺產 形成很奇妙的搭配
在這邊,衣不蔽體的現象隨處可見,三點全露可不是限制級的演出...
一方面是天氣太熱,一方面是他們沒有合適的衣服穿
從穿衣服的孩子身上很難看到乾淨整齊或合身的穿著...
可能是有的穿就不錯的生活讓他們有時連長袖或者甚至所有能穿戴的配件通通都上身
我們就曾看到一位小孩抱著光不溜丟的小小孩,他全身上下僅頭上帶著一頂毛線帽...
不論有穿沒穿,這裡的孩子對於欲望可能只有奢求ㄧ點糖果或ㄧ塊錢
而每個景點的小孩早已練就精通各國語彙並來個民族大融合
比方常常會聽到:give me 躺鍋(糖果)
而如果女生跟他們買東西,馬上就會聽到姐皆ㄆㄧㄠˇ ㄌㄧㄤ(姐姐漂亮)
我猜想數年後再訪,可能台語、客語...通通都很輪轉了~
雖然,在每個景點我跟媽媽老是被賣東西的小孩糾纏,
一下子是不斷重複的“一百塊 、一百塊 ”
一下子又是碎碎唸“一鍋(一個)2塊、一鍋(一個)2塊”
甚至一路跟的黏功讓人覺得有點“盧 ”
然而,他們其實只是為了維持家計呀...
為求溫飽而精通各國語言,也許是不得不的學習,
環境造就成的謀生本能不也是人的潛力嗎?
↑我沒有跟這二位小男生買東西,僅給他們氣球,乖巧有禮的他們還會說謝謝~
這個11歲女孩猜我25歲,呵呵~我當然是躺鍋for you囉~
(因為她猜的太校年啦)
↑難得看到背書包上學的孩子,而且還前後各背一個,所以我便從包包掏出筆送他~
行前做了點功課,知道當地小孩需要一些文具、玩具...等,
我於是各帶了一包筆、氣球、棒棒糖,
但事實證明-糖果勝過一切!!
因為看到幾個有缺牙及蛀牙的小孩使我不得不去思考:
給糖究竟是帶給他們甜在心的快樂亦或是蛀牙的不堪?...
我甚至想:也許該每天拿飯店的牙刷去送他們哩~
當我跟領隊在房間談到這個矛盾時(我跟領隊睡一間)
她回我一句話:哪個小孩不愛糖啊?
霎時間,原本在我心中搖擺不定的天秤開始朝一端傾斜...
是啊,他們就是愛吃糖,愛那甜蜜滋味所帶來的滿足而已,
那不過是小小一支糖就可以展現的力量罷...
想想.用文明的框架去限制他們的小心願的確有點殘忍~
就這樣,我包包裡的每支糖果很快的轉變成每一張微笑的臉
另外,這個行程之外的點值得一提...
那就是在羅洛士遺址群附近的皮雕孤兒院(Khmer Art Carving Skin)
雖然我們並非正式參訪,但院童在我們一下車後便出列歡迎
簡單的問候儀式中沒有正式的隊伍,有的只是真摯的微笑和溫暖的掌聲~
據說孤兒院的創辦人是一位製作皮影戲偶的師傅
因此院童们在這裡除了學習製作皮雕,也會表演皮影戲
由於駐足時間不多,沒能好好欣賞真是可惜~
孤兒院裡的院童大約三十多位,門口的每件作品都是小孩子们親手製作的,
如果想鼓勵這些孤苦無依但習得一技之長的孩子,跟他們購買皮雕是最佳方式
臨走前,我很快的挑了件小皮雕
結帳時,工作人員看了一下作品後面的名子(作者簽名)並叫她出來,
在這位雙手合十跟我說thank you的小女孩身上,
我看到不畏困苦環境的樂觀,也看到除了give me 躺鍋的真正微笑吳哥
後記
*有小孩看到團員帶的瓶裝礦泉水也想要,而且是已經喝好幾口的,
可見得物資缺乏的環境真是讓人沒有挑剔的權利啊...
*行程中,因為糖果帶不多,將最後1支棒棒糖給一個小女孩之後,旁邊的小男生也跟我伸手,
我只好跟他說:It's the last one ... 沒想到他憤怒瞪眼的一直說:always the last one ...
所以,要給小東西的話盡量多帶些,不然就通通不要給...
*不要施捨錢給小孩,這樣一來小孩更會淪為父母的賺錢工具,一時的同情和幫助卻會害了他們一輩子
*真正想幫助當地兒童可透過中華民國知風草文教服務協會 http://www.fra.org.tw/index.htm
將欲捐贈之物資交給該單位,台灣的愛心也可以散播到柬埔寨喔!